Skip to main content
【公普運動:么氏老師的第一次閒談】
本站【這是什麼么術?】開篇首發,主要談及本站的緣起、有關「公民普及」(公普)的想法等。

前言

這篇算是本站(這是什麼么術?,簡稱么術)正式開張的第一篇文章。

刻意挑個特殊的日期(5/20),除了總統就職(滿週年)外,還有520發音諧音。原本是打算今年元旦上線的,不過最後還是趕不及。228也來不及,然後就一直延後到現在了。

不過這真沒辦法啊,畢竟非相關本科出身,這些網站知識、程式與技術實在不易理解......。遇到的意外問題層出不窮,經常卡關。想要從零開始一磚一瓦的親自架站,還真是過於大膽了。

#剛開站應是沒多少讀者到訪吧,先整理些緣起和花絮放著。

網站緣起

最早的有關公民教育的網站設置,應該是在7-8年前,當時就用了『么氏老師』這一詞作為作者化名。那時恰巧某幾班有幾位較特別的學生,班級氣氛不錯,但有些師生對話,因此有感而發,興起了架站念頭。

大概的設想主要是寫一些教學與課堂反思、對當前教育政策的想法、以及對學科概念的討論。後來因忙於教學與備課就放牛吃草,最後於隔年,付費購買的網路服務到期,該網站便順勢收攤了。

最近再次有架站想法並且開始實際著手動工,是在2023年的11月,鄰近2024台灣大選的前幾個月。

印象中當時陸續出現了「民主獨裁」與「民選皇帝」這類神奇言論,某個PTT大板也彌漫著大量仇恨文。讓我對公民與社會學科與台灣民主深化的關聯產生了疑問,原本我算是深信不疑的。

大約也就是在當時,更清楚的圖像逐漸浮現:網路上的公民教育是否可行?

而這幾天在正式決定網站主旨時,公普公民普及,參考「科普」)一詞突然就飛進了我的思緒中。

不過,網站初期會先慢慢書寫累積相關的文章作為基礎,正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吃」,網路課程與影片的計畫應該會緩一下吧。

#底下是更進一步的閒談內容(寫在這段前言之前),字數更多了,若有興趣歡迎一讀。

有關「公民與社會」

本站最原初的、並且可能也是最核心的念頭,大概就是有關「公民與社會」這門學科。

幾年前曾在某次段考後在辦公室裡聽聞某位理科教師驚呼「原來現在公民也有教法律啊?」(也可能是提到「經濟」,有點忘了。)大概是因為大人們在高中時普遍學的是「公民(與道德)」,除非像是本科老師持續有在接觸,一般人不瞭解其中變化,其實也是能理解的。

早期的公民科月考還曾出現「請問校園內女兒牆的高度有多高?」這種題目,不然就是考大量的校規與各類規範。不少老師和家長們甚至會有「公民科沒那麼重要」的成見。

遇到過幾位班導在高一新生剛入學介紹各學科時,貶低或看不起公民科,認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此科目上。(學生事後私底下轉述。)

他們大多都是以自身過去經歷,直接套用在當前的實際狀況上,但若真的誤導和帶偏了學生們對於公民科的認識與想像,就真的太可惜了些。

以前有位「主科」和理科成績表現很不錯的學生,不過在公民課上都沒在聽課,下課時試著理解情況,學生很直接地回答道「社會科就『背多分』,國中以來就是這樣,自己讀就好了,老師講的跟課本說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類「好」學生在課堂上都在做什麼呢?通常不會吵鬧,但也完全不參與,比較好一點的是自己埋頭苦讀公民(甚至超越課堂進度)、拿出公民講義或參考書寫題目、自己整理或抄寫課本重點、等,其他則有偷偷寫週記或其他科作業、背英文、算數學之類的。

解嚴後最重要的課程改革?

其實呢,現在「公民與社會」這門學科是挺有趣的啊。

記得以前有人說過:「解嚴後最重要的教育或課程改革是公民(與社會)科」。

即使有些人不認同前述觀點,但是若論變化最大的前幾門科目,也肯定包括公民這科。而我自己也曾在課堂上向同學簡要分析過,太陽花運動與公民科的改變息息相關(以後有機會再來聊聊)。只是很可惜的啊,這個變革的趨勢似乎並未走向真正的公民教育普及化

比方說「學測自108學年開始最多參採四科」,沒有其他配套方案,形成錯誤誘因,削弱了理工組學生在公民課堂上的學習態度與動機。高職生的公民教育,問題就更多也更嚴重了。高職生人數占比,過去大約六成,近年來稍跌到將近五成,這意味著每一代年輕人有半數讀的是「破產版」公民與社會。

此外,即使是公民本科教師,就公民教育而言,也未必就毫無疑慮與爭議。特別是在台灣,統獨、藍綠等顏色政治造成的各種分歧與分裂,持某些特定顏色立場的公民教師,都是如何講述民主與權威這類議題呢,實在讓人非常憂心。

前幾年大選前在某些明星高中校內自辦的模擬投票,某位候選人與政黨還曾大幅度遙遙領先,假設教師教學仍有些影響力,那麼這都是怎麼教的呢?他們是如何向學生解釋「民主獨裁」、「民選專制」這些神奇的詞組呢?都不解釋「民主」與「民粹」的差異嗎?「民主作為一種政治制度」究竟是什麼意思,有好好說明過嗎?

綜上所述,粗略來說,上一代的大人們、教師們與家長們、理工組高中生、以及幾乎所有高職生(應該也得包括一般文組學生),都應該要重新理解公民與社會科,認真地重讀且讀好公民。

這也就是所謂「公普運動」的最粗淺意思。

Comments from Everywhere

提供多元方式,讓彼此參與討論,交流激盪你我想法

Comments from Mastodon

登入 Mastodon 帳號後,可 在此處按讚或留言
若無帳號也能 到這裡免費申請 呢!

You can use your Mastodon or other ActivityPub account to comment on this article by replying to the associated Mastodon toot.

Comments from Bluesky

Comments from Webmention

不過,webmention實作起來好難啊!理解中......

Comments from Email

純手工:手動放置來信留言

𖡎 𖡎
各時代自有其界定自身的突出性格
在古早時期與他人的遠距離交流上
書信乃是彼此精神與意志的延伸
筆墨往返.見字如晤.深淺之間

↪ 𓊆 Follow pha.lol 𓊇 ↩

Name
Email
Website
Message
必填